在炎炎的夏日里,深圳市洪湖公园的管理员每天下午都要对园内的草坪和植物进行浇灌。这些用于灌溉的水有一部分是来自公园旁边的布吉河。
作为洪湖公园的湖水和公园灌溉用水的水源,布吉河是一条受到一定程度污染的河流,但是经过这些郁郁葱葱的植物后流出来的水已变得清澈纯净了。
水质的变化应该归功于由中科院水生所和深圳市环保研究所共同设计的人工湿地系统。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功能的独特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等方面均起重要作用,被誉为“自然之肾”。
能不能把自然界中的湿地搬到受污染困扰的城市环境中去呢?于是科学家就根据自然界中的天然湿地降解污染的机理,研制出一种具有净化水质的人工环境,并把它叫做“人工湿地”。
所有人工湿地中的植物都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发达的根系。因为在这样的根系中可以孕育丰富的微生物,而这些微生物把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当作了美味佳肴。比如水里的有机氮可以被微生物分解成无机氮,而无机氮可以被植物吸收。这样污染物就变成了植物的肥料,变废为宝了。
基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是人工湿地的三种元素,这三种元素共同创造了一种环境。任何单一的元素是无法完成降解污染物质的任务的。
基质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稳定的依附表面,为湿地植物提供载体和营养物质;湿地植物除直接吸收营养物质、富集污染物外,还为根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降解提供氧气,植物根系维持湿地水力传输;湿地微生物的活动降解污染物,并为植物提供了养分。它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扶持。
在每个湿地模型建立以后,水生所的科研人员会定期监控净化的成效。而且,这种监控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在这个湿地模型中还埋有检测氧汽浓度的仪器。这些仪器通过电缆连接到电脑中,从而得到地下微生物数据。他们会把处理前的水和经人工湿地处理过的水进行分析和比对,得到污染物质减少的具体数字。综合了这些观测数据后,科学家们可以把人工湿地的模型加以完善,使它更加适应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长,从而提高净化污水的效率。
人工湿地建设是一种基建投资低、运行成本低和维护费用低的“三低”生态工程污水处理技术,它不仅能绿化、美化我们生活的城市,还默默地为环保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