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2月2日为世界湿地日(WorldWetlandDay),这是国际湿地组织于1996年3月确定的,从1997年开始,在这一天,世界各国都举行不同形式的活动来宣传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1971年2月2日,历时8年之久,一个旨在保护和合理利用全球湿地的公约《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在伊朗拉姆萨尔签署。为了纪念这一创举,并提高公众的湿地意识,1996年《湿地公约》常委委员会第19次会议决定,从1997年起,每年的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
《湿地公约》中对湿地是这样定义的:湿地系指不问其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是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湿地是全球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据联合国环境署2002年的权威研究数据表明,一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1.4万美元,是热带雨林的7倍,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人们把湿地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湿地作为一种资源,在保护环境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湿地可以调节降水量不均带来的洪涝与干旱,将过多的降雨和来水存储、缓冲,然后逐步放出,发挥蓄洪抗旱的功能;湖泊、江河、水库等大量水面及其水生植物可以调节气候,水体的热量调节和蒸发作用可以使设置地区的酷热降温,空气湿度增加;湿地植被的自然特性可以防止和减轻对海岸线、河口湾和江河、湖岸的侵蚀,使植物根系及堆积的植物体稳固基地、海浪和水流的冲力削弱、沉积物沉降,促淤造陆速度是裸地的3~5倍;在地热较低的沿海地区,下层基底是可以渗透的,淡水一般位于较深的咸水层上面,通常由沿海的淡水湿地所保持,因此,湿地可以防止海水入侵,保证生态群落和居民的用水供应,防止土地盐碱化;湿地流入到蓄水层的水,可以成为浅层地下水系统的一部分,使之得以保存和即时补充;湿地生态系统大量介于水陆之间,具有丰富的动植物物种,所以湿地保持生物多样性的功能,是其他任何生态系统无法代替的;另外,湿地中还有许多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它们能够在其组织中富集金属及一些有害物质,很多植物还能参与解毒过程,对污染物质进行吸收、代谢、分解、积累及水体净化,起到降解环境污染的作用。
湿地还是许多珍稀野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对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特殊的意义。
全球湿地面积达5.73亿公顷。全国首次湿地资源调查显示,我国现有湿地面积3848万公顷,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历年世界湿地日主题:
1997年:湿地是生命之源;
1998年:水与湿地;
1999年:人与湿地;
2000年:庆祝我们的国际重要湿地;
2001年:探索湿地世界;
2002年:湿地:水、生命和文化;
2003年:没有湿地就没有水;
2004年:从高山到海洋,湿地在为人类服务(From the Mountains to the Sea,Wetlands at Work for Us)
2005年:湿地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Culture and Biological Diversities of Wetlands)
2006年:湿地与减贫(Wetland as a Tool in Poverty Alleviation)
2007年:湿地与鱼类(Wetlands and Fisheries)
2008年:健康的湿地,健康的人类 (Healthy Wetland, Healthy People)
2009年:从上游到下游,湿地连着你和我 (Upstream-Downstream: Wetlands connect us all )
2010年:湿地、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Wetland, biodiversity and climate change)
2011年:森林与水和湿地息息相关(Forest and water and wetland is closely linked)
2012年:湿地与旅游(Wetlands and Tourism)
2013年:湿地和水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