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耳,为地衣植物门石耳科植物。生于岩石上,体扁平,呈不规则圆形,上面褐色,背面被黑色绒毛。又名石菇、岩耳、石壁花等。吴瑞云:"石耳生天台、四明、河南宣州、萤山、巴西边缴诸山石崖上"。李时珍云:"庐山亦多,状如地耳,山僧采曝馈远,洗去沙土,作茹,胜于木耳,佳品也"。 全草可供食用;含有石耳酸、茶渍衣酸, 能清热解毒, 止咳祛痰, 利尿。常被兵士和探险者用作应急食品,石耳所含热量约为等量蜂蜜、玉米片或玉米粥的1/3倍以上。但其生长缓慢,不能作为粮食作物。华盛顿的部队曾在福吉谷(Valley Forge)煮食石耳。日本人称U. esculenta为”岩茸”或“石蘑”,当作美味出售,用制沙拉或油炸後食用。该属植物也可作为染料。
石耳,叶状地衣,因其形似耳,并生长在悬崖峭壁阴湿石缝 中而得名。石耳含有高蛋白和多种微量元素,是营养价值较高的滋补食品,是一种稀有的名贵山珍。黄山的石耳被称“黄山三石”之一。 石耳性味甘平。具有清肺热、养胃阴、滋肾水、益气活血、补脑强心的功效。三宝一绝是指张家界的四个具有极强地方特色的产品组合而成的名称,它们分别是:葛根粉、蕨粉、岩耳(石耳)、杜仲茶。葛根粉、蕨粉、岩耳是为“三宝”,“茶类之王”杜仲茶,被称为“张家界一绝”。 张家界传统采岩耳技艺被演绎成为一种当地地方艺术流传至今并在张家界景区内表演传播,惊险神奇。故岩耳具有极高的市场经济价值,被广泛应用到食品、医药、保健、美容等领域。
地衣体单片型,幼小时正圆形,长大后为椭圆形或稍不规则,直径12cm上下,大者可达18cm,革质。裂片边缘浅撕裂状;上表面褐色,近光滑,局部粗糙无光泽,或局部斑点脱落而露白色髓层;下表面棕黑色至黑色,具细颗粒状突起,密生黑色粗短而具分叉的假根,中央脐部青灰色至黑色,直径5-12mm,有时自脐部向四周放射的脉络明显而突出。子囊盘少见。
我国中部和南部地区,如浙江、安徽、江西等地均有分布。
甘、平,无毒。
清热、解毒,止血、利尿。
[鼻衄、吐血]石耳15克,鸭蛋一个同煮,喝汤吃蛋及药。
[肠炎、痢疾]石耳焙燥研末,每服3克,米粥汤调服。
[毒蛇咬]石耳9~15克,白酒槽适量煮服。
[避孕] 石耳6克,积雪草12克,车前草1后,3天服1剂,连服3个经期。或月经后3天服3剂,连服3个经期。或石耳15克,水煎去渣加冰糖,月经后3天服3剂,连服3个经期。
石耳含石耳多糖。从子实体分离的一个多糖,相对分子质量为155000,由L-岩藻糖(fucose),L-阿拉伯糖(L-arabinose),D-木糖(D-xylose),D-甘露糖(D-mannose),D-葡萄糖(D-glucose),葡萄糖醛酸(glucuronicacid)等组成。菌丝体含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还含麦角甾醇(ergosterol),原维生素D2(provitaminD2),黑刺菌素(ustilaginoidin)。生长在棉子壳上的石耳含总氨基酸11.50%,蛋白质(protein)13.85%,脂质(lipid)0.60%,糖66.22%,纤维素1.68%,胡萝卜素(carotene)0.22mg/kg,维生素(vitamin)A1.76u/g,维生素B10.88mg/kg,维生素B211.4mg/kg及各种无机元素:钾1.98%,钠0.055%,钙0.28%,镁0.23%,铁0.0017%,铜6.3×10\-6,锌12×10\-6,锰26×10\-6,磷392mg%等
生物学特性石耳属于腐生性中温型真菌。菌丝在6~36℃之间均可生长,但以22~32℃最适宜;15~ 27℃都可分化出于实体,但以20~24℃最适宜。菌丝在含水量60%~70%的栽培料及段木中均可生长,子实体形成时要求耳木含水量达70%以上,空气相对湿度90%~95%。菌丝在黑暗中能正常生长,子实体生长期需250~1000lx的光照强度。为好气性真菌,pH5~5.6最适宜。
①制种:菌种有锯木屑菌种与枝条菌种,前者用锯木屑与麦麸等配制成培养基;后者用直径1cm的枝条切成1.5cm长,加入蔗糖、米糠等营养成分,装瓶后高压灭菌,接入母种,在25~28℃下培养1个月,菌丝即可长满瓶。
②耳木准备:栽培场地选好后就应准备耳木,常用的耳木种类有完斗科和桦木材的树种,选胸高处直径10~12cm的耳树,砍伐后截成1~1.2m长段,截面用新石灰涂刷,然后置于通风向阳处架晒。
③接种:接种用的工具应预先用乙醇消毒。先在耳木上;用电钻以穴距7cm垂直打深1.5cm的穴,如用锯木屑菌种则应填满穴,按紧后盖好预制的树皮盖。枝条菌种插入接种孔后用锤敲紧,使之与段木表面平贴、无孔隙。
④定植管理:首先应上堆发菌,将接菌的耳木按“井”字形或“山”字形堆垛。堆内温度以20~28℃为宜,相对湿度保持在80%左右。在南方3~4星期,北方需要4~5星期,当菌丝已伸延到木质部并产生少量耳芽时,应及时散堆排场。一般采用平铺式排场,用枕木将耳木的一端或两端架起,整齐地排列在栽培场上,经过1个月左右即可起架。搭架一般采用“人”字形方法,先埋两根有杈的木桩,地面留出70cm高,杈日上横放一根横木,耳木斜立在横木两侧。呈“人”字形,相距7cm,角度约45°为宜,晴天或新耳木角度可大些,雨天或隔年耳木角度应小些。起架阶段栽培场的温、湿、光、通气条件必须调节好,但管理中心是水分问题。起架后最好隔3d有一场小雨,半月有一场中、大雨,干旱时应人工喷水,解决干干湿湿的问题,保持相对湿度在90%~95%左右。喷水应在早晨和傍晚进行。
危害石耳的主要杂菌有环纹炭团菌、麻炭团菌、韧草茵、朱红栓菌、绒毛栓菌等。主要虫害有伪步行虫、蛀枝虫、四斑丽(虫甲)、蓟马等。可用生石灰(1:100倍液)、退菌特(1:100倍液)、氯化锌(1:50倍液),防治杂菌污染。另外也可采用除虫菊、雷公藤等生物农药防治虫害。
四季可采,去杂质,洗净晒干用。
性状鉴别地衣体多干裂皱缩,呈片状,平展后完整者呈不规则圆形,直径12cm左右,边缘有时碎裂,小穿孔较大。脐背突起。上表面灰棕色较光滑;下表面棕黑色至灰黑色,较粗糙,有由多数珊瑚状黑色假根组成的羝毡层。干时质脆,易碎。折断面可见明显的黑白二层。气微,味淡。以片大、完整者为佳。
石耳性平、味甘,具有清肺热、养胃阴、滋肾水、益气活血、补脑强心的功效; 对肺热咳嗽、肺燥干咳、胃肠有热、便秘下血、头晕耳鸣、月经不调、冠心病、高血压等均有良好的食疗效果;对身体虚弱、病后体弱的滋补效果最佳。 民间用男子食之益精增髓,女子食后清宫易孕。
1. 石耳干制品,用时需先用沸水,加少许盐泡发,泡软后轻轻揉搓,将细沙除净。然后磨去背面毛刺,以免口感糙涩。因其自身无显味,制作菜肴须与鲜味原料相配,或用上汤赋味;
2. 为名贵佳肴,石耳食用方法大致可分为甜咸两种。甜食是用冰糖或白糖清蒸,亦可加入红枣、莲子、桂圆肉之类;咸食是用母鸡或瘦肉(猪肉)炖、蒸或烧,每只鸡或每500克瘦肉可放石耳约15克左右;
3. 需要注意的是,石耳入馔,一定要与生姜同烹,否则有异味。
原料:净母鸡1只(约重1000克),石耳50克,小葱15克,姜15克,火腿骨5克,精盐5克,绍酒15克,熟猪油25克。
制作:
1.将石耳用温水泡开,反复搓洗干净后再用冷水浸泡五、六次,洗净黑水和细沙,再切成象眼片放锅里,加冷水500克,盐0.5克、绍酒5克和葱、姜各5克(姜拍松),在中火上烧开后捞出盛入碗内(煮石耳的水和葱、姜不用);鸡放入锅内,加水烧开后捞出晾凉。
2.准备砂锅1只,将鸡、火腿骨和剩余的葱、姜、绍酒一起放入砂锅,加水淹没,用旺火烧开,再换微火细炖,至鸡肉八成烂时,捞出火腿骨,拣去葱、姜,另将石耳倒入砂锅,加精盐炖至酥烂即成。
石耳与木耳,地耳形态略似,功用相近。然石耳以止血为优;地耳以明目为长,木耳以养阴为佳。《粤志》曰:凡香蕈感阴湿之根而成,善发冷气,多和生姜食以良、惟石耳味甘腴,性平无毒,多食,人能润肌童颜,在木耳、地耳之上。
1. 石耳提取物对慢性醋酸型胃溃疡12日内治愈率达100%,对组胺所致胃酸增多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2. 石耳乙醇提取液,不论给麻醉动物静注,还是给不麻醉的正常动物灌胃或腹腔注射都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3. 近代研究石耳有明显抗癌作用,水溶性石耳多糖具有高度的抗癌活性,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防止癌细胞的扩散。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尤适宜肺热咳嗽、肺燥干咳、胃肠有热、便秘下血、头晕耳鸣、月经不调、冠心病、高血压等均有良好的食疗效果。 对身体虚弱、病后体弱的滋补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