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植被(grassland vegetation),是温带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地区过渡的一种地带性植被类型,由低温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有时为旱生小半灌木)组成的植物群落。是温带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地区过渡的一种地带性植被类型。
在欧亚大陆,草原植被自欧洲多瑙河下游起,呈连续的带状东伸,经罗马尼亚、苏联和蒙古,直达中国,构成世界上最宽广的草原带;在北美洲,由南萨斯喀彻温河始,沿经度方向南抵得克萨斯,形成南北走向的草原带(Pra-irie);在南美洲,主要集中于阿根廷和乌拉圭,称为潘帕斯群落(Pampas);在非洲主要分布于南部,面积很小。在草原植物中,旱生结构普遍存在,如叶面缩小、叶片内卷、气孔下陷等;植物的地下部分发达,其郁闭程度常超过地上部分。多数植物根系分布较浅,集中在0~30厘米的土层中。植物的发育节律与气候相适应,季相明显。以营养繁殖为主。就生活型而言,以地面芽植物为主。虽然各地组成草原的植物种类差异很大,但针茅属(Stipa)植物普遍,特别在欧亚草原植被中表现更为明显。
草原植曙为适应干旱的气候,一般叶面积缩小,叶片内卷、气孔下陷、机械组织和保护组织完善;根系发达,根量大于地上枝叶生物量;草群中地面芽植物和地下芽植物占多数,高位芽植物极少。草原植物更新以营养繁殖为主,种子繁殖为辅,增加新生个体和繁衍后代的主要方式是分株撒裂和不定芽根蘖。草原群落的种类组成比较复杂,种的饱和度变化较大,每平方米波动幅度在8~35种之间。靠近森林区一侧,水热组合条件比较优越,草群高大茂密,层片结构复杂,季相华丽,生产力较高;毗邻荒漠区一侧,降水少,干燥度高,草群逐渐稀疏低矮,外貌单调,生产力明显降低。根据草群组成和层片结构的差异,通常把草原划分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 3个亚型。
①草甸草原,是草原中较湿润的类型。发育在黑钙土(或黑垆土)上,建群种为中旱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经常混生大量中生或中旱生双子叶杂类草及根茎禾草和苔草。
②典型草原,是草原中分布最广泛的一个类型。发育在栗钙土上,建群种由典型旱生草本植物组成,以丛生禾草为主,伴生少量旱生和中旱生杂类草,有时还混生旱生小半灌木和灌木,形成独特的灌木草原。
③荒漠草原,是草原中最干旱的类型。发育在棕钙土(或灰钙土)上,建群种由强旱生丛生小禾草组成,并常混生大量超旱生荒漠小灌木和小半灌木,有时还可成为共建种,形成荒漠化草原,雨季一年生植物层片和地衣、藻类层片的作用明显增强。
从热量生态来看,在北半球温带北方的草原属中温型草原,温带南方的草原更接近暖温型草原,而在高寒山地发育形成的草原(如中国青藏高原中部海拔4500米以上的草原),属高寒型草原。在土壤水分状况不稳定和发生生理性干旱的盐渍化条件下,往往会形成耐盐耐旱的草本群落,称盐湿草原或碱性草原。
植物群以禾本科、豆科和莎草科占优势,其中丛生禾草针茅属最为典型。此外,菊科、藜科和其他杂类草也占有重要地位。草原群落外貌呈暗绿色,植物体高度不大,生活型以地面芽植物为主。普遍具有旱生结构,如叶面积缩小,叶片内卷,气孔下陷等;植物的地下部分发达,其郁闭程度常超过地上部分。多数植物根系分布较浅,集中在0~30厘米的土层中。草原植物群具有明显的季相变化。建群植物生长、发育的盛季在六、七月份,不少植物的发育节律,随降水情况发生变异。以营养繁殖为主。
草原植被的生产力因地区和群落类型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在75~1050克/米2之间形成一个连续的变异梯度,为发展农牧业生产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世界各地的黑钙土草原大多已被开垦为农田,成为生产粮食的主要基地。草原群落中拥有多种药用植物、珍奇动物等,可供开发利用。草原作为一种自然生态系统,还在防止风蚀、减轻水土流失、促进土壤肥力发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自然保护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