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遍布全球,它们生长在不同的环境中,有的生长在干旱的沙漠里,有的生长在巍峨的高山上,有的生长在湿润的雨林里面。这些不同生境的植物各具特点,沙漠植物肥厚多汁;高山植物低矮耐寒、雨林植物繁茂旺盛。从进化论的角度来讲,这些特征都是植物为了适应所在的环境而逐渐演化出来的。例如沙漠植物,沙漠缺少水分,为了适应这种缺水的环境,植物演变出节水和储水的结构。叶片退化为尖刺,减少了水分的蒸发;茎变得肥厚多汁,变成了储水的容器。它们的生活习性也会发生变化,比如可以迅速开花结果,只要有一场雨,就可以短时间内完成开花传粉受精的过程,完成产生后代的任务,然后再静静等待下一场雨水的到来。
而对于水生植物,为了适应水生环境也演化出一些有趣的形态结构。首先为了漂浮在水面,水生植物的器官产生了一些特异的变化。这种变化有的表现在叶片上,有的表现在茎上或者其他部位。例如菱角,它的叶柄中间有一个气囊,例如水鳖,它的叶片背面有隆起的气囊。这些气囊就像泡沫一样,可以产生浮力,让植物体漂浮在水面上。另外我们知道植物生长需要水、空气、营养和阳光。水生环境中有充足的水分,营养和阳光视环境而定,一般并不缺乏,但水里缺少空气,只有少量的空气溶入其中。水生植物要获得空气就不能像陆生植物那样便利。这些气囊同时也可以吸收储存空气,通过中空的茎传给植株水下的部分。例如,再力花的茎就有很多中空的孔道,将茎截取一部分,对着一头吹气,气体就会从另外一头出来。
有些水生植物整个植株都在水下,它们是如何获得空气的呢?事情是这样的,我们知道空气是可以溶解在水中的,虽然量比较少,但只要充分吸收、好好利用,还是可以满足需求的。例如眼子菜,它是沉水植物,它的叶片非常薄,在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叶片的细胞时,就可以发现,细胞壁也非常薄,这种结构对吸收水里的空气非常有利,扩大了植株单位体积和水体接触的面积,薄的细胞壁也让气体交换更通畅。
水生植物不只是茎叶有适宜水生的结构,它们的根、花、果实、种子以及生活史等都有相应的特异性变化。从进化历史上看,植物是单系起源,来自一个共同的祖先,后来分散到全球,在自发突变和环境选择的作用下,产生丰富多样、多姿多彩的多样性。水生植物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但通过详细了解这一部分,我们可以了解植物进化的特性和动力,了解自然规律,了解表象背后的潜在原因,对植物界乃至生物界形成一个系统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