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杉 Cathaya argyrophylla Chun et Kuang
银杉现状:银杉是本世纪50年代在我国发现的松科单型属植物,间断分布于大娄山东段和越城岭 支脉。最初仅见于广西龙胜县花坪和四川南川县金佛山。近来不担在上述两地找到了新分布点,而且还在毗邻的山区发现了银杉。迄今,已知银杉分布在广西、湖南、四川、遣州四省 (区)十县的三十多个分布点上,除金佛山老子分布较多外,其他分布点上,最多达几十株, 最少仅存一株。由于银杉生于交通不便的中山山脊和帽状石山的顶部,故未遭到过多的人为 破坏。银杉生长发育要求一定的光照,在荫蔽的林下,会导致幼苗、幼树的死亡和影响林木 的生长发育,若不采取保护措施,将会被生长较快的阔树种更替而陷入灭绝的危险。
常绿乔木,具开展的枝条,高达24米,胸径通常达40厘米,稀达85厘米;树干通 直,树皮暗灰色,烈成不规则的薄片;小枝上端和侧枝生长缓慢,浅黄褐色,无毛,或初被 短毛,后变无毛,具微隆起的叶枕;芽无树脂,芽鳞脱落。叶螺旋状排列,辐射状散生,在 小枝上端和侧枝上排列较密,线形,微曲或直,通常长4~6厘米,宽2.5~3毫米,先端圆或钝 尖,基部渐窄成不明显的叶柄,上面中脉凹陷,深绿色,无毛或有短毛,下面沿中脉两侧有 明显的白色气孔带,边缘微反卷,横切面上有2个边生树脂道;幼叶边缘具睫毛。雌高株 ,雄球花通常单生于2年生枝叶腋;雌球花单生于当年生枝叶腋。球果两年成熟,卵圆形, 长3~5厘米,直径1.5~3厘米,熟时淡褐色或栗褐色;种鳞13~16枚,木质,蚌壳状,近圆形 ,背面有短毛,腹面基部着生两粒种子,宿存;苞鳞小,卵状三角形,具长尖,不露 出; 种子倒卵圆形,长5~6毫米,暗橄榄绿色,具不规则的斑点,种翅长10~15毫米。
分布于广西北部龙胜县花坪及东部金秀县大瑶山,湖南东南部资兴、桂东、酃县 及西南部城步县罗汉洞,四川南川县金佛山、柏枝山、箐竹山与武隆县白马山,贵州道真县 大沙河与桐梓县白芷山。生于海拔940~1 870米地带的局部山区。
银杉分布区位于中亚热带,生于中山地带的局部山区。产地气候夏凉冬 冷、雨量多,湿度大,多云雾,土壤为石灰岩、页岩,砂岩发育而成的黄壤或黄棕壤,呈微 酸性。阳性树种,根系发达,多生于土壤浅薄,岩石裸露,宽通常仅2~3米、两侧为60~70度 陡坡的狭窄山脊,或孤立的帽状石山的顶部或悬岩、绝壁隙缝间。具有喜光、喜湿喜雾、耐 寒、耐旱、耐土壤瘠薄和抗风等特性。在分布区低纬度和低海拔的产地,分别组成以银杉与 华南五针松Pinus kwangtungensis Chun ex Tsiang,或与长苞铁杉Tsuga longibracteata C heng,或大与明松inus taiwaniana var.damingshanensis Cheng et.L.K.Fu,或与葵花松Pin us fenzeliana Hand.-Mazz.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在高纬度和高海拔产区,则分别组成银杉 与巴乐栎Quercus engleriana Seem.,或与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Thunb.)Oerst.、 短柄树Quercus glandulifera var. brevipetiolata Nakai.硬壳Lithocarpus hancei(Bent h.)Rehd.,或与亮叶青冈Fagus lucida Rehd.et Wils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林分面积通常较 小,林中的银钐一般几株至20余株,有的仅1株银杉。天然更新的好坏与林分随闭度的大小 有密切的关系,即疏林中更新较好,密林中几无银杉的幼苗与幼树。银杉5月开花授粉,翌 年6月受精;球果10月成熟。
银杉为古老的残遗植物,该属的花粉曾在欧大陆第三纪沉积物中发现。其形态特 殊,胚胎发育与松属植物相近,对研究松科植物的系统发育、古物区系、古地理及第四期冰 期气候等,均有较重要的科研价值。
各地发现银杉之后,地方政府和有关单位都很重视,并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目 前,已在广西花坪和四川金伸山建立了以保护银杉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开展了银杉的繁殖试 验和引种工作。为了促进银杉的天然更新和扩大分布范围,建议在只有单株银杉生长、林分 随闭度较大、林下有幼树的分布点上,知当择伐部分生长较快的上层林木;或在有银杉生长 的山脊两侧,择伐一些林木,以利银杉幼苗、幼树的生长。
用种子繁殖,10月采收成熟球果,放于通风处荫干,待种子脱落后,搓去种翅, 拌湿砂储藏,至第二年春播种。苗圃地位选择排水良好的中山山坡底部,或在疏林下育苗。 丘陵地育苗,应尽可能创造银所需要的生态环境,尤应重视温度和湿度的控制。用扦插法或 嫁接法繁殖时成活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