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物百科 > 植物保护 - 正文

野大豆

  • 编辑:植物百科
  • 浏览:
  • 最后更新:2014年03月18日

野大豆,学名:Glycine soja Sieb. et Zucc

别称:[豆劳]豆(救荒本草),野大豆(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小落豆、小落豆秧、落豆秧〔东北),山黄豆、乌豆、野黄豆(广西)。

科名:豆科 Leguminosae

保护等级:Ⅲ

现状:渐危种。因长期大量采挖作药用,野生植株急剧减少,有趋于绝灭的危险。

野大豆

保护措施:由于野大豆在我国极为普遍,而且适应能力强,又有较强的抗逆性和繁殖能力,只有当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时,才难以生存。所以在开荒、放牧和基本建设中应对野大豆资源加以保护。

一年生草本,茎缠绕、细弱,疏生黄褐色长硬毛。叶为羽状复叶,具3小叶;小叶卵圆形、卵状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5-5(-6)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锐尖至钝圆,基部近圆形,两面被毛。总状花序腋生;花蝶形,长约5毫米,淡紫红色;苞片披针形;萼钟状,密生黄色长硬毛,5齿裂,裂片三角状披针形,先端锐尖;旗瓣近圆形,先端微凹,基部具短爪,翼瓣歪倒卵形,有耳,龙骨瓣较旗瓣及翼瓣短;雄蕊10,9与1两体;花柱短而向一侧弯曲。荚果狭长圆形或镰刀形,两侧稍扁,长7-23毫米,宽4-5毫米,密被黄色长硬毛;种子间缢缩,含3粒种子;种子长圆形、椭圆形或近球形或稍扁,长2.5-4毫米,直径1.8-2.5毫米,褐色、黑褐色、黄色、绿色或呈黄黑双色。花期5-6月,果期9-10月。

野大豆

野大豆分布在我国从寒温带到亚热带广大地区,喜水耐湿,多生于山野以及河流沿岸、湿草地、湖边、沼泽附近或灌丛中,稀见于林内和风沙干旱的沙荒地。山地、丘陵、平原及沿海滩涂或岛屿可见其缠绕它物生长。野大豆还具有耐盐碱性及抗寒性,在土壤pH值9.18-9.23的盐碱地上可良好生长,零下41℃的低温下还能安全越冬。

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江苏、、安徽、浙江、台湾、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湖北

、四川。

繁殖方式:种子繁殖

经济价值:作滋补中药,兽药,根茎之10倍水浸液对马铃薯晚疫病抑制有效,保持水土。

保护价值:野大豆具有许多优良形状,如耐盐碱、抗寒、抗病等,与大豆是近缘种,而大豆是我国主要的油料及粮食作物、故在农业育种上可利用野大豆进一步培育优良的大豆品种。野大豆营养价值高,又是牛、马、羊等各种牲畜喜食的牧草。因此对我国拥有丰富的野大豆种质资源,必须引起应有的重视,并加以保护。

阅读 +精选
下一篇:银鹊树
上一篇:羊角槭
下面的内容可能是您想要的...
热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