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紫荆木,学名:Madhuca hainanensis Chun et How
科名:山榄科 Sapotaceae
保护等级:Ⅲ
现状:渐危种。为海南特有种,木材为海南特类材。由于过度采伐利用,致使分布区不断缩小,资源急剧下降。如不合理利用,加强保护,将陷入濒危的境地。
保护措施:分布区内已建立了一些保护区,如尖峰岭、坝王岭和吊罗山等,应列为保护对象,林业生产部门应选为造林树种,在适宜地区发展人工林。
常绿乔木,高达30米,胸径达1米;树皮暗紫褐色,具纵裂纹或成长方状开裂,内皮粉红色,砍后流浅黄白色粘性汁液;幼枝密被锈红色柔毛。叶聚生小枝顶端,革质,长圆状倒卵形或长圆状倒披针形。长6-12厘米,宽2.5-4厘米,先端圆而常微缺,中部以下渐狭,上面有光泽,无毛,下面初被锈红色短绢毛,后变无毛;叶柄长1.5-3厘米,被毛。花1-3朵腋生,下垂;花梗长2-3厘米,密被锈红色绢毛;萼片外轮2片较大,内轮的较小,两面密被毡毛;花冠白色,冠管长约4毫米,裂片10,长约8毫米;雄蕊28-30,3轮排列;子房被粗毛,8室,长约2毫米,花柱长约12毫米。浆果近球形,直径约2.8厘米,被短柔毛;果梗粗壮,长3-4.5厘米;种子长圆状椭圆形,两侧扁,长达2厘米,种皮黄褐色,光亮。7-8月开花,次年3-4月果熟。
海南紫荆木为海南山地雨林乔木上层的组成部分。分布区年平均温18-22℃,最冷月(1月)平均温14-18℃,极端最低温达0℃,年降水量1600-2200毫米,月平均相对湿度不低于80{bf}。土壤为山地黄壤和砖红壤,pH值4.5-5.5。为阳性树种,主根发达,侧根稀少,在郁闭的林冠下更新困难,只有在林冠稀疏的局部空地上才有生长良好的树苗。
分布:广东(海南岛)
经济价值:为海南特有种,材质特重而坚韧,结构密致而均匀,极耐腐,切面有光泽,为优良用材。适作机械器具、运动器械、轴承、造船、桥梁、车辆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