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海桑,学名:Sonneratia hainanensis Ko, E. Y. Chen et S. Y. Chen
科名:海桑科 Sonneratiaceae
保护等级:Ⅱ
现状:濒危种。为最近发现的稀有物种,仅有五株分布于海南岛文昌境内。
保护措施:挂牌保护现存植株,严禁砍伐,并加强育苗造林。
常绿乔木,高4-8米,基围达2米以上;枝粗壮,上部具不明显的钝棱。叶对生,革质宽椭圆呈近圆,倒宽卵形,长6.5-8厘米,宽5-6(-8)厘米,先端近圆,全缘,侧脉每边10-17条;叶柄长1-1.2厘米,花通常3朵簇生,稀单生,花粗壮,长2-3厘米,靠近花萼基部具关节;萼管钟状,长1-1.2厘米,宽1.6-2厘米,萼檐6裂,裂片三角形,长约15毫米,6-7毫米,内面红色;花瓣6,白色,线形,长2.5-3厘米,宽3-4毫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窄呈柄状;雄蕊多数,长4-4.5厘米,着生于萼管;子房上位,12室,近球形,长8-11毫米,花柱长约4厘米。浆果扁球形,长4-4.5厘米,直径5-6厘米,基地部有萼,宿存的花柱长4-4.5厘米;种子多数,细小。花果期2-11月。
分布:仅见于海南文昌县宛头与不阁两地的红树林中。
繁殖方式:种子繁殖
经济价值:木材可为装饰和建筑用材,其指状根经处理后可作为木栓的代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