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棕,学名:Caryota urens L.
科名:棕榈科 Palmae
保护等级:Ⅱ
现状:渐危种。因过度采伐,成龄植株日渐减少,生境的破坏使之失去了自然更新的条件,易陷入濒危状态。
保护措施:建议划自然保护区,进行人工栽培。
常绿棕榈状乔木,高10-20米,胸径30-70厘米,树干中下部常膨大如瓶状,具的环状叶痕。叶聚生于顶部,二回羽状复叶,长5.5-6.6米,宽2.6-4米,叶柄粗壮,叶鞘 叶柄及叶轴上被黑褐色糠秕状鳞片;羽片20-24对,长1.3-2米,每侧有小羽片23-27,成偏斜楔形,边缘具大小不等的啮蚀状缺刻,顶端的一片为宽楔形,具2或3裂。穗状花序长达2.5米以上,下垂,花序轴粗壮,分枝花序多达 400-500,长达1-1.8米;花极多,每3朵聚生,雌花位于中间,两侧是雄花;雄花萼片3,具纤毛,花瓣淡红色,雄蕊30-102;雌花萼片具纤毛,花冠淡绿色,不育雄蕊3,子房2室,胚珠单生。果为浆果状核果,熟时深红色,圆球形或扁球形,直径2-2.4厘米;种子近球形或半球形。花期为6到10月,果期7到10月。
董棕性喜阳光充足、高温、湿润的环境,较耐寒,生长适温20-28℃。温暖多雨,干湿季分明,黑色石灰土,多生于岩石裸露的石缝隙里,土壤PH值6.8-7.5,年降水量1400-1600,土壤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
分布:云南南部,西部,西南部,东南部,印度,斯里兰卡,缅甸至中南半岛。
繁殖方式:种子繁殖。
经济价值:特殊用材,提取淀粉,制棕绳,美化环境的观赏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