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植物即有可能在短时间内灭绝的植物物种的统称。这种情况的发生有自然和人为两种原因,目前世界上许多植物物种每天都在大幅度减少,其速率远超地质历史上的任何时期。
1、地球环境的变迁改变了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分布格局,其中必然有一些植物不能适应新的环境而导致分布区缩小、种群衰退而趋向灭亡。
2、生物的进化具有一定的极限,当一个物种在地球上存在一定时间后,其自身的生物学特征发生变化,与其他生物之间的竞争力和对环境的适应力便会下降,最终导致该物种的灭绝。
1、非持续性的人口增长和自然资源高速率消耗,导致自然资源的匮乏和对森林的大肆砍伐,植物生境条件丧失。
2、现代农业及其农业贸易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土地利用格局,单优种群的农作物生产降低了地区的景观异质性;化肥、农药的使用对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直接产生毒素,迅速降低生物多样性。
3、现有的经济系统和政策无法评价和体现环境及其资源的实际价值,导致许多重要的环境资源未能进入市场流通体系而被低估,由此产生了践踏森林资源的动力。
4、对生物资源利用和保护所产生的效益的占有、管理和分配之间不平衡。
5、有关生物多样性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应用不足。
对于保护什么样的植物,各国科学家基本上都考虑以下两个主要标准:
1、植物的濒危程度;
2、植物所具有的科研或经济价值,具体方法是确定植物的濒危等级或保护级别。
1994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下属的物种生存委员会(SSC)将全球物种划分为以下几个等级。IUCN物种濒危等级——国际条约标准:
1、灭绝,是指已经不存在的种类。
2、野生灭绝,是指在野生状态下已不存在现有栽培或饲养的分类单元。
3、极危,有些分类单元在野生状态下面临即将绝灭的几率非常高,有很快就灭绝的可能性。
4、濒危,指有些分类单元虽未达到极危,但是其野生种群在不久的将来面临很大绝灭可能性。
5、易危,指当一个分类单元未达到极危或濒危标准,但在未来一段时间,其野生种群绝灭的几率较高。
6、低危,指不适合上述濒危标准,列为低危的分类单元,可以再分三个亚等级,即依赖保护,接近受危和需要予关注。
7、数据缺乏,指尚未有足够的资料和数据对其受危险程度进行评估的分类单元。
1、就地保护
植物就地保护是以建立自然保护区(或保护点)的方式,将有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及其生境保护起来,以维持生态系统内物质能量流动与生态过程以及生物的繁衍与进化。据世界自然保护监测中心统计。全世界已在225个国家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30361个,面积达13245万公顷,占全球陆地面积的8.84%。据2011年数据统计,中国已建立不同级别、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2640个,总面积约14971万公顷,陆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4.9%。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26个,面积9466万公顷,保护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和国内重要意义的典型、代表性生态系统及若干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
2、迁地保护
植物迁地保护是指把植物的个体、器官、组织等部分移到它们的自然生境之外进行保护,它己经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避免珍稀濒危植物在现有脆弱的生态系统中受到灭顶之灾,将它们迁移到一个更加安全、更加有利于其生长繁育的场所进行栽培、繁育和开展相关研究,是人类抢救珍稀濒危植物的重要措施之一。
3、植物园
植物园,以收集、保存多样性的植物为基本特征。目前,全世界约有3000余个植物园和树木园都承担着保护植物种质资源的任务,收集保存了近8万种植物,约占世界植物总数的25%,其中珍稀濒危植物近1.5万种。
我国己建有200多个植物园,收集、栽培了2.3万余种的中国区系植物,占全国种类的65%,其中属于中国野生分布的1.3万种。《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已对4408个植物物种濒危情况进行了评估,目前已有1000余种珍稀濒危植物在植物园中得到迁地保育。国家第一批公布的389种稀有、濒危植物中己有332种,分别在全国45个植物园中进行了迁地保护,占总数的85.3%。濒危植物即有可能在短时间内灭绝的植物物种的统称。这种情况的发生有自然和人为两种原因,目前世界上许多植物物种每天都在大幅度减少,其速率远超地质历史上的任何时期。
一个已被访问超过13,000,000次的植物之家,每天超过200,000人通过植物之家,认识植物。
现在,这些数字还在不断的增长着,欢迎您来一起使用植物之家。
植物之家备案号: 陕ICP备09018639号-8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